我國自主掌握海上“貪吃蛇”鉆井技術
據中國海油公司消息,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油氣田旋轉導向鉆井、隨鉆測井技術近期聯袂完成渤海某井海上作業,一趟鉆完成813米定向井段作業,成功命中3處靶點,最大井斜49.8°,最小靶心距2.1米。這標志著我國在相關領域打破國際壟斷,可自主完成海上“叢式井”和復雜油氣層的開采,有望大幅降低國內油氣田開發綜合成本。
油氣田開發需要在已知地下油氣儲層位置的情況下,用最小成本和最快速度完成鉆井。對此,石油企業不約而同選擇了能夠在地層中“橫向”行進的定向鉆井技術。與一般鉆井作業不同,定向鉆井作業要求鉆頭能夠在地層深處按照設計好的斜度鉆進,直至命中“靶心”。目前,全球超過40%的定向井采用旋轉導向系統鉆成,其優勢在于能實時控制井下鉆進方向,實現類似于“3D版貪吃蛇”的鉆具運行軌跡調整,從而一趟鉆貫穿分布在“三維”區域內的目標地層。這種精準制導,對降低開發成本、最大化開發油氣田資源具有重要價值。旋轉導向系統能夠在地下幾千米完成作業,離不開隨鉆測井系統的“導航指路”。隨鉆測井系統能隨時將“鉆進沿途”的井下地質數據反饋至地面,由測井工程師完成即時的信息處理和命令傳達。相當于為井下設備加裝了“千里眼”。
由于研發難度大,這兩項技術一直被美國壟斷。2008年,在國家“863”計劃支持下,中國海油旗下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,開始自主研發旋轉導向鉆井和隨鉆測井兩套系統,并最終突破技術瓶頸,形成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商標、系統技術和裝備體系。兩套系統并肩作戰,可極大提升作業效率、降低工程風險,是進行超深水、水平井、大位移井等高難度定向井作業的“撒手锏”。
中海油服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勇表示,未來企業將致力于兩項技術的推廣,滿足我國石油行業對高端技術的迫切需求,同時也為我國石油企業“走出去”參與國際高端油田技術服務市場競爭增添底氣。 (宗 和)